和煦网

相线接地为什么会短路?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

近期有些网友想要了解相线接地为什么会短路的相关情况,小编通过整理给您分析,根据自身经验分享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有关知识。

一、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指的是发电机或变压器三相星型绕组中性点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方式,按照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大电流接地方式和小电流接地方式。

1、大电流接地方式

大电流接地方式是指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低阻接地等。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现象,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小电流接地方式

小电流接地方式是指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这对于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两大类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1、中性点接地系统

1)优点: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发生某单相接地,另两相电压不升高,这样可使整个系统绝缘水平降低,另外单相接地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从而使保护装置(继电器、熔断器等)迅速准确地动作,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2)缺点:中性点接地系统,由于单相短路电流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会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优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缺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一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 1.73倍,易使绝缘薄弱地方击穿,从而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三、我国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我国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通常分为三种:

1、中性点直接接地 

1)设备和线路对地绝缘可以按相电压设计,从而降低了造价。电压等级愈高,因绝缘降低的造价愈显著。

2)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单相短路时须断开故障线路,中断用户供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3)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开关和保护装置必须完善。

4)由于较大的单相短路电流只在一相内通过,在三相导线周围将形成较强的单相磁场,对附近通信线路产生电磁干扰。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1)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供电2小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对地绝缘应按线电压考虑。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能有效地减少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处的电流,迅速熄灭接地处电弧,防止间歇性电弧接地时所产生的过电压,故广泛应用在不适合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3-60kV系统。

3、中性点不接地

1)当发生金属性接地时,接地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

2)中性点对地的电压上升到相电压,且与接地相的电源电压相位相反。 

3)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4)三相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且大小不变,对电力用户接于线电压的设备的工作并无影响,无须立即中断对用户供电。

5)单相接地电流,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为容性电流。

相线接地为什么会短路?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图1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xwhm.com/news/255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