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高铁驰骋,从5G通讯到人工智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不断开张、大国重器接连刷屏,背后的“功臣”正是千千万万的一线工程师。
近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受到表彰的工程师个人和团队,都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长安大学校友苏权科、易小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1985年,苏权科当了三年老师后,考入长安大学攻读桥梁与隧道专业,2004年他被委任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从老师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背后离不开长安大学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能力。
提起我国道桥行业,有几个名字一直都为人所熟知:邓学均路基路面结构计算的主要奠基人王秉纲、国内首创理清混合料配比设计方法的张登良、长期致力于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震的刘建新……他们推动着我国道桥行业以及道桥高等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也为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建设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开局。
当然,如今的桥梁与隧道建设专业依旧是大师云集、师资硬核,该专业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特殊区域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等4支国家级教师团队,并牵头编制了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一方面,群贤毕至、大师云集的学术氛围,造就了长大深厚的学科底蕴;另一方面,能够牵头制定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说明了该校高水平的专业教育,为该校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苏权科所攻读的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已经演变成了如今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在2023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5名,获得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自建立之初,长安大学就有着“路桥黄埔”的美誉。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长大的科研力量早已深入到“大国重器”的建设与运营中去。除了港珠澳大桥外,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都有着“长大力量”做支撑,而这些力量无外乎都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紧密相联。
从雄厚的师资力量,到一流专业建设,再到其强大的科研实力,长安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此次长安大学校友斩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也是该校一流育人水平的最好证明,是值得大家报考的好大学!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源于网易号作者:志愿优选君,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